踔厉奋发,全力造就人才队伍“新高地”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一流•奋进”系列报道
发布日期:2022-09-09 供稿: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党委宣传部 摄影:图片来源于校园网
编辑:吴楠 审核:阎艳、刘晓俏 阅读次数:【编者按】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一流•奋进”系列报道,生动展现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历程,进一步汇聚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凝心聚力谋发展、踔厉奋发创未来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
新增选两院院士6位,院士增选“不断线”;
领军人才翻番,优秀青年人才增长6倍,高层次人才占比升至18%,新体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量近43%;
两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高水平文章、高质量成果持续产出;
……
亮眼的数据令人振奋,一流的成果催人奋进。人才队伍量质齐升,高端人才荟萃的“集结号”成效凸显,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更加坚实有力。而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营造了“引得来、立得稳、留得住、长得好”的良好生态,为学校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供了强劲动力。
党管人才,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毛二可院士指导学生进行雷达系统学习
每天上午8点到12点、下午2点到6点、晚上8点到10点半,雷打不动,准时坐在办公桌前,连元旦和大年初一都不例外。这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信息与电子学院教授毛二可院士坚持了一辈子的作息表,也是一代代北理工人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的生动写照。
师德师风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学校深入实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构建以人才培养工作最高荣誉“懋恂终身成就奖”为牵引、“三全育人”先进典型为核心的教师荣誉体系,打造“师缘·北理”“聆听师道”“微心声”等思政特色品牌,实施新入职教师延安“寻根计划”,着力造就严爱相济、润己泽人的“大先生”,培养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引导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个相统一”,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信息安全与对抗”团队和“新体制雷达与实时处理”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涌现了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海福、“全国模范教师”薛庆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教师。
“在获得‘懋恂终身成就奖’的王越院士、毛二可院士身上,在教师入职宣誓的铿锵誓词里,在圣地延安的办学旧址前,在‘青椒沙龙’的澎湃心声里,在科技报国的漫漫征途中,浸润着北理工人的红色基因。在这种氛围里,我和许多青年教师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把心怀家国作为自己潜心治学的坚定目标!”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材料学院青年教师陈棋实现了人生的“双丰收”,在抱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光荣加入党组织的同时,他与国内外合作者在“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从0到1”的关键突破,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相关成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牢牢把握人才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完善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机制,巩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人才工作小组统筹谋划、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落实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六级联动”的协同培养机制,落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人才工作始终,不断加强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
广育精引,造就一流人才队伍
“在特立论坛上,我了解到北理工雷达技术研究所有着深厚的技术基础和领先的研究优势,这和我的研究方向非常契合,我果断加入其中。实践证明,我的选择形成了1+1>2的发展合力。”信息与电子学院准聘教授、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张伟锋说。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人才队伍是发展的核心关键。学校不断扩展全球视野,深入实施“海内外学术影响力提升计划”,精准引进具有创新性、前瞻性思维的优秀青年人才。连续举办8届“特立论坛”(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设立23个海外人才工作站,赴国际著名高校开展招聘会50余场,对国际化人才“敞开大门”,邀请他们回国发展,共筑“中国梦”“北理梦”。
2022年8月31日,《自然》杂志刊发了北理工突破传统物质结构认知的科研成果,而该成果的第一作者正是因特立论坛而结缘北理工的物理学院青年教授周家东。前文提到的张伟锋,如今也已扎根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组建了10人的科研队伍,培养博士后2名,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2项,发展潜力正在加速释放。
近年来,学校构建并实施了与国际接轨、独具北理工特色的“预聘-长聘-专聘”教师聘用体系,汇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如周家东、张伟锋一样充满激情与干劲儿的一批年轻人在北理工创新沃土上正深耕发展。
2016年入职北理工的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首批新体系教师黄佳琦,2017年获“创新人才优青专项”支持,2019年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同年晋升长聘教授,连续4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支持青年人才发展,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北理工用非常之举,取得非常之效。学校全力打造“新兴学科孵化器”“高端人才蓄水池”,创新构建学科交叉、人才汇聚、资源集约保障和平台共建共享模式,成立了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医学技术学院等新型机构,打造了分析测试中心、微纳加工中心、量子物理实验中心、先进材料实验中心等一批“公管共用”的高水平实验平台,有力支撑了青年人才的科研工作,助力他们申请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全力解决什么。”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方岱宁院士团队,瞄准科技工业高端装备先进结构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与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突破轻质多功能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关键技术,解决了多项重大需求领域的关键问题。在科研攻坚的过程中,由方岱宁院士作为“头雁”,带领青年教师“雏雁”,形成了人才“雁阵”。
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实验楼内景
头雁领航、雏雁跟飞、群雁齐追。北理工创新实施“大师+团队”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构建了“引进一个、吸引一批、带动一片”的人才引育新机制。6年内,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快速集聚了由院士领衔,领军人才为核心、青年人才为支撑、新体系教师与博士后为骨干的学术梯队70余人,人才“聚集效应”凸显。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学校紧紧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谋定人才工作主攻方向,培养了一批传统优势学科领域的“领跑者”,新兴前沿交叉领域的“开拓者”,基础科学前沿领域的“奋斗者”,形成了群贤毕至、德教双馨的人才队伍建设新优势。
以人为本,涵养一流成长生态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原创性成果……2018年入校以来的五年,是数学与统计学院“青椒”邓宇星快速成长、收获颇丰的五年。在学校“青年教师学术启动计划”支持下,邓宇星专注于里奇孤立子分类研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突破。
自动化学院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研究所博士后张元,在学校博士后“倍增计划”支持下,依托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网络化动态系统的结构分析、设计与优化的研究,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发表高水平文章10余篇,获评“2020年度博新计划十大创新成果”。
建设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批具有强劲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科学构建人才培育体系,打出了精准高效的“组合拳”。
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建立健全博士后梯队,提供多元化职业选择,推动博士后队伍规模倍增、质量倍增、效能倍增。实施“青年教师学术启动计划”,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全面配套科研启动经费,支持青年教师凝练学术发展方向,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实施“特立青年学者”人才支持计划,鼓励青年教师瞄准学术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学研究。面向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探索建设“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领军人才。近五年来,“青年教师学术启动计划”累计支持800余人;“特立青年学者”人才支持计划累计资助78人,其中56人已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入选率为72%。
坚守在思政教育课堂14年,探索了“三史合一”的问题式教学和“5+1”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新颖的课堂内容和灵活有趣的课堂环节让党史教育“活”了起来……2021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才林通过思政组评审推荐,成功晋升为教授。深耕混合式教学模式多年的计算机学院教师黄天羽,同样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和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通过教学组评审推荐,晋升为教授。
“评价”既是人才工作的“风向标”,又是人才工作的“指挥棒”。破“五唯”、立新标,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构建多维多层次的人才发展通道,分类设置“8大系列、23个类别”职称晋升体系,对教学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以及综合系列单列指标、单独评审,让各类人才凭借真才实学都拥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和实现成长的通道。
此外,学校强化目标导向,构建了以岗位目标职责为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体系,从事教育教学的突出质量导向,从事基础研究的突出原创导向,从事应用研究的突出需求导向,从事成果转化的突出市场导向,不断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断鼓励教师个性发展、追求卓越,形成了具有北理工特质的人才成长路径和人才培引模式。
做好人才工作既是“双一流”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学校改革发展不断向前的内在需求。近年来,学校人才工作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活力,为学校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提速驰骋注入澎湃动力。
面向未来,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将始终锚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展现人才工作新作为,坚持“一流培养一流”“一流推动一流”“一流引领一流”,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