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心理学与社会工作专业师生为失独老人编织暖心围脖


  炎炎冬日,围脖暖心,织青行动,关爱失独。2015年12月29日,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心理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及部分志愿者带着亲手编织的围脖送到了西城区展览路街道新希望家园,为130多位失独老人送去了冬日的温暖。当志愿者们为老人们带上围脖时,老人的笑脸、开心,同学们的关切、敬意流动在温暖的围脖中。

  从2014年10月开始,北理工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与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师生已经和展览路街道新希望家园合作开展了多次为失独老人爱心服务的活动,一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另一方面促进大学生社会服务。在贾晓明教授的带领下,由本硕博路智鹏、叶梓、吴仕卿、崔赫珊、颜笑、杨楠、杨玉婷、张宇迪八位同学组成的失独志愿服务小组,与展览路街道新希望家园一道,共同发起了“织青行动之暖心围脖”活动。

  本次活动历时2个月,先后开展4场“织青”招募宣讲会,组织2场围巾编织培训,累计参与编织达143人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共有136位师生参与编织,其中教授1人,博士生2人,研究生6人,本科生127人,共计赠送暖心围脖达130余条,为展览路街道130位失独老人送上温暖,加强了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与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同西城区展览路街道2个单位的联系。

  为使同学们迅速掌握编织技巧,失独小组于11月12日、17日分别在良乡校区理教406教室和心理与社会工作实验室举办编织培训活动。贾晓明老师亲自带领小组成员,手把手地教授围巾编织技巧。培训现场气氛热烈,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短短2个小时内,现场80余位学生便从刚领到毛线时的茫然与疑惑,达到了熟练掌握了起针、平针、情人扣等基本编织手法的程度。高效率的培训设计与有条不紊的现场组织推动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同学们放下了手机,离开了电脑,用围脖编织填补课余时间,将无限的关爱编织进了1米8长的围脖中,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能,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一个个认真而编织的身影,构成了人文学院学生宿舍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

  一个月后,一条条暖心围脖陆续完成。失独小组于12月16日开始进行回收工作。同学们满怀期待,将亲手编织的“作品”交到心理与社会工作实验室来,更有热心的同学完成了两条甚至更多的围脖。仅仅3天的时间,收到的围脖便堆积成山,载满了同学们在寒冷冬日中燃烧着的热情与爱心。失独小组成员们仔细将一条条即将完成的围脖收针封口,整齐放置到一个个精心挑选的包装袋中,将同学们的爱心以最美好的方式带给新希望家园的老人们。

  2015年12月29日,在展览路街道计生办科长高宏彦与新希望家园负责人李晓鹏等领导的邀请下,贾晓明老师带领全体失独小组成员连同六位“织青”志愿者代表前往展览路街道新希望家园参加暖心围脖赠送仪式。在高科长的主持下仪式正式开始,高科长真诚表达了对本次活动成功举办的赞扬,她表示北理工学子用行动将爱心传递下去的做法感动了街道的工作人员,更温暖了街道的每一位失独老人,街道衷心感谢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将浓浓的情谊化为一张张志愿证书,颁发给每一位“织青”参与者。真实记录的视频,向在场的每一位老人展示了学生们从学习编织到次次失败、不言放弃坚持织出一条暖心围脖的过程,那一双双拙扭的手、一个个坚定的眼神、一张张温馨的笑脸、、一条条彩色的围巾构成了一幕幕暖心的情谊,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许多老人更是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赠送仪式上,贾老师和诸位“织青”代表给老人们系上了亲手编织的围巾。当老人们展开围巾看到每条围巾上夹的小纸条时,老人们的眼眶再次湿润了,这每一张纸条都是对应围巾编织者的名字,老人们虽然并没有见过给他们织围巾的同学,却反复朗读着这个名字想象着名字背后是怎样可爱的学生,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仪式过后,老人们载歌载舞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学生们也纷纷献上尽心准备的节目,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回荡在整个新希望家园中。

  关爱失独老人,织青正在行动。两个月的时间,百余位学生了解了“失独老人”这个群体,发自内心的关注并爱着这些同我们父母长辈一般年龄的老人。无论人生经历了什么让他们失去了亲生子女的陪伴,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举手之劳来给与他们力所能及的温暖。公益并不遥远,织青就在身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感染社会爱心人士携手关注失独群体,给予他们衷心的祝福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