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高校素质教育有待真正落地


【编者按】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党委宣传部特在【学习园地】中开设“他山之石”栏目,搜集兄弟高校深化改革中探索、做法与经验,以供永利官网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思考和借鉴。此次推荐刊载于《光明日报》的《高校素质教育有待真正落地 》一文。
                                                                ——党委宣传部
 

  【编者按】20年前,原国家教委在武汉召开了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启动了52所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成立了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协作组,并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作者以宏观和中外对比的视角,回顾总结了20年来包括试点高校在内的众多高校全面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经验,提出进一步研究探索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方略、新思路,让素质教育的战略主体地位在高校真正落地,仍是高等教育领域深入探讨和努力推进的重要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素质教育思想的超越之处

  素质教育思想在我国出现并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有其深厚的实践基础、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素质教育思想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产物,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当代中国教育实际问题的理论创新,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互学互鉴的态度,汲取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成果。实践证明,素质教育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符合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深切期盼。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去年底我率“美国通识教育和核心能力培养调研团”赴美专门就通识教育相关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期间,广泛接触了各类高校,对于美国的自由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专业教育(Special Education)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自由教育,香港和内地也有译为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著名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对此作过比较公认的说明:自由教育发源于古代奴隶社会,那时人被分为自由人和奴隶,奴隶承担仆佣性质的专门化职业,只有自由人才能接受非专门化的(unspecialized)、非职业化的(unvacational)的教育,即仅限于自由的技艺(Liberal Arts)、没有任何实用色彩的教育。因为这一概念的“历史因素”,一些西方人士对此也持反对态度,但更多的人则主张将合理的精神应用于对现在所有人的教育。

  通识教育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兴起则缘于“专业主义”的过分盛行。“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能力的教育,但专业教育的过分专门化和实用化,极易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对科学的总体关系的理解。由此,“通识教育”作为完整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的“另一部分”而受到重视。它“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与专业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应当接受的教育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共同达成高等教育的目的。

  相比之下,中国本土的素质教育思想,与“自由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既有相通之处,更有超越之优。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建构来讲,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知识的综合,其内涵与自由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比较接近。我在访美期间,美国有的同行也认同“文化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且直接用汉语拼音“wenhuasuzhijiaoyu”与自由教育、通识教育同等使用。但中国的素质教育思想较之自由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具有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也有建议直接用基于汉语拼音的“SUZHI EDUCATION”在英语中表达这个中国概念。

  作为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相比较,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每个学生的教育,是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教育,是统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主线和灵魂,它弥漫性地渗入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之内。

  这里需要进一步明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的教育,带有较强的工具价值。在“劳动还是谋生手段”的现实社会里,专业教育仍然是基本的和必要的,超越现实生产力的水平而空谈人的发展和自由教育等,既不能促进人的发展,也不能推动社会进步。但如果过早地、过多地专业化,专业教育就会远离教育的本质,学生就有可能成为“单向度的人”。因此,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进行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必须关照学生自身内在秉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这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且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教育,它高于并统领专业教育,同时素质教育又渗透并通过专业教育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获取。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还要注意开发专业课程中的素质教育功能。

  素质教育有待真正落地

  素质教育思想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但是,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虽大有其“名”,但其“实”还不尽如人意。现实中,决策层面对如何推进素质教育虽有明确要求,但院校实践层面对“战略主题”的理解、领悟仍不完全到位,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尚缺乏全局性的思路和扎实的行动,较多的还是做“加减法”,尚停留在开讲座、选修课的初级阶段,而没有完全进入教学的核心过程。这些现象表明,要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地,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做更多的工作。

  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体地位,必须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奠基工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教育进入到内涵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因此,在推进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中,顶层设计、具体安排及各项举措都要以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是否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作为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判断,要将改革的理念、设计、制度安排聚焦到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上。这个魂要牢牢抓住。

  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体地位,必须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各级各类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教育部提出要加快研制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把素质教育的内容细化、实化,使大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有机衔接、分层递进,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伴随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一种活动,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内部,除此之外,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以及社会教育都会对一个人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要有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来支持、保障、激励素质教育的实质性推进。这条线要一以贯之。

  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体地位,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要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设计、整体优化,同时辅之以缜密的策划和精细的落实举措。当下,迫切需要对高等教育课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系统研究、有步骤地开发开设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民族认同、文化自信的专门课程,开发开设提升阅读、写作、交流等基本能力的专门课程,开发开设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专门课程;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依据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规划、设计好既能体现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特征,又一以贯之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成一批不同教育阶段的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课程、核心教材,使得素质教育思想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材,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全面落地生根。

  (作者瞿振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15年04月21日 13版)


  (附: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2014 年【学习园地】专栏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