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纸短情长,师恩难忘


——北理工第二届“微心声”之“听听他们怎么说”

 

  “我庆幸在我绝望的时候有人愿意带我走出黑暗,庆幸在我掉队的时候有人愿意停下来等我,庆幸在我人生新阶段的开始遇到这样的老师。” “何其有幸,世间有您”“有师如此,夫复何求”……

  一句句肺腑之言,一声声真情告白,倾诉心声,感恩有您!这些文字源自北理工第二届“微心声”征文作品。2018年9月至11月,党委教师工作部面向北理工全体师生、广大校友举办第二届“微心声”主题征文活动,征集“北理老师”的文字画像,邀请大家共同记录发生在北理校园中的美好点滴,传递师生深厚情谊,讲述北理师德故事。

  此次活动是党委教师工作部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落实《关于在全校教师中开展2018年“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打造“五微一体”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重要举措,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和校友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各类作品150余篇。老师们在文中分享了他们从教生涯的初心与坚守,学生们在文中讲述了他们与老师亦师亦友的点滴记忆,真情流露,感人至深。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

对授课教师,他们这样说

  管理与经济学院韩伯棠老师:

  “韩老师问你们,你们觉得富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有软肋吗?”

  问题一出,大家面面相觑。

  “他们当然有软肋,老婆啊!这叫一物降一物。”

  听到这个出乎意料的答案,同学们不由得大笑出声。接下来的课程,大家更加踊跃发言、积极互动。一下午的时间在这种欢快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直到下课铃打响,大家仍显得意犹未尽,课上所学依旧回味无穷。韩教授总是用幽默的方式教授知识,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风趣横生。

  ——学生 张钰 《大学之“大”,大师之“大”也》

  数学与统计学院孙华飞老师:

  在授课方面,老师有一个纯手写再扫描出来的习题文件夹,当时不知珍贵,考后方觉价值。上课讲题老师也总是手写板书,因为“这样慢,同学们能留下印象”。老师也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在微信群里手写详细解题步骤再拍照回答同学问题的,虽然之后也遇到过类似的老师,但第一位留下的印象总是最震撼的。

  ——学生 杨智睿 《我心目中的“北理好老师”》

  化学与化工学院李晓芳老师:

  李老师虽然是一位女性,但是授课却十分霸气:她总喜欢站在第一排课桌前讲课;她的PPT总是要比书上的内容更多更全面,有机化学的课本有600多页,但是她的PPT却有上千页;她的笔记要比我们班里最优秀的同学的笔记本还厚;她的课堂上满满的全都是干货;她总会很在意最后一排的同学能不能听清她讲课的声音;她经常会点人起来回答问题。

  ——学生 原野 《我身边的灿灿星河》

  外国语学院张元卉老师:

  同学们平时对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心里有困惑都会时不时在微信上“骚扰”我们的张老师。甚至我们之间流传着一个“小道消息”,某同学在微信上和张老师畅聊人生理想聊得慷慨激昂,大半夜激动地流眼泪。有次通话时,我能听到电话另一头孩子的吵闹声。“我在外面接孩子,可能有点吵,抱歉啊!”张老师这么说到。我突然意识到,老师也是有家人孩子需要她去操心的,她却愿意把最多的时间耗费在我们身上。

  ——学生 王竹君 《师恩难忘》

  机电学院闫石老师:

  谢谢您愿意看见迟迟没有离开教室的我,谢谢您愿意花时间拉上掉队的我,谢谢您的那句“别急,慢慢来,我教你”。那天他讲课的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可是我记得他向我走来的样子,记得他画电子排布图的认真,记得他耐心回答我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更记得那句“没事,慢慢来,我教你”。

  ——学生 杨瑾 《他》

  ……

  或许,学生和授课教师之间仅是相处一门课的时间,短则几周,长则一学期,授课教师不像辅导员那样与学生日日沟通,也不像导师那样与学生朝夕相处,但在学生眼中,他们可能是影响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甚至是整个人生的一位老师,他们的授课内容可能恰好唤醒了正处于迷茫期的孩子们……

对导师,他们这样说

  法学院龚向前老师:

  您肩膀不宽,却肩挑着培养我们这群熊孩子的重担;您身高不高,却无时无刻不在替我们撑起蓝天;您身处国外,却总在有时差的深夜及时回复我们的信息;您忙于科研,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我们的学业与成长……您身体力行诠释着“导师”最美的含义。

  ——学生 张萌 《恩师请您收下这份“礼”》

  机械与车辆学院崔涛老师:

  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被崔老师批评过几次,似乎一次也没有,他总是语重心长地鼓励和教导我们,我也想不出有心理压力过大的时候,因为他总是会在聊学习的时候关心我们的心理健康。他是我们的朋友:崔老师。

  ——学生 李佳蔚 《我的朋友:崔老师》

  ……

  在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那唯一不变的关怀,一定是来自那个最熟悉的人——导师。在学生眼中,导师犹如学校里的“父母”,他们都是学生科研、生活、心理、工作等各方面的指导者和领航人,总有那么一天,学生会特别感恩他的导师当时“为他转身”,拉他进入自己的“战队”。

  还有一类老师,他们隐姓埋名,身份神秘,一位匿名校友这样说:

  感谢我的两位导师,在做学问、为人处事方面给我的悉心指导,在生活中给我的帮助。是的,我来自陕西的一个小村庄,一家人务农,来到北京见识到大城市的繁华,有冲击有彷徨,导师们教育我摆正心态,靠自己的努力打拼自己的天地。除了我的两位导师,这里特别一提的是一位非常关爱贫困学生的老师和她的家人,一直默默低调的资助贫困学生,甚至家人也都隐姓埋名。在我自己获得资助的这件事上,得到的不只是物质的帮助,更是老师的品德和爱心,带给我的温暖。

  无论是哪个角色,老师永远是学生的指明灯,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通过本次“微心声”征文活动,我们聆听到的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感受到的是感动、是敬爱、是发自心底的感恩,收获到的是一份扎根于心的北理师生情谊。明德敬业,崇教爱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就是北理工教师。2018年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点面结合、多管齐下,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弘扬高尚师德,潜心教书育人,北理工人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