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厚德笃学育桃李 实践创新攀高峰


 ——记北理工特种机器人创新团队及其指导老师罗庆生教授
 
供稿:党委宣传部 赵琳   摄影:郭强   编辑:杨扬

  

  2012年10月,在“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大型图片展民生展厅里,一只身披滑板,头戴山地车头盔,造型时尚独特的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眼球。经了解,原来这就是由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特种机器人创新团队研发的“新型节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在2011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中获得第一名,经教育部推荐,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大型图片实物展展品,成为教育系统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一个代表性成果。

  这款新型节肢机器人呈轮足复合式,融合了腿式机器人地形适应能力强和轮式机器人机动速度快的优点,通过40个电机的协调控制,可走出48种步态并实现步态间转换,能在复杂环境中执行侦察、探测、特种作战、野外救援等任务。而这款机器人就是北理工特种机器人创新团队的指导老师罗庆生以及他的学生团队的科研成果。

教研结合 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几年前,罗庆生老师在《新闻联播》中无意看到了一则报道,日本千叶工业大学研发的多足机器人引起了全世界广泛关注,这个机器人步态轻盈,自重16千克,有20几种步态。那时,罗老师心里就萌生了一个愿望:我也要做出中国最先进的机器人!
   
  罗庆生于2003年8月从广东汕头大学调入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机电学院工作,主要教授机电电子工程方面的课程。作为一位教学与科研结合型的教师,罗教授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其次是科学研究,为社会培养人才。罗教授认为,大学校园里要尽量地开展各种兴趣活动,从教学中找内容和项目,从科研中找平台和发展,把学生的科研和创造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让学生有兴趣有意愿参与到其中。通过参加兴趣社团而开始对科研产生热爱的学生有很多,莫洋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
   
  莫洋在低年级时在科研方面还很弱,但是自从参加了特种机器人创新团队后,他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现在的他已经是3D动画方面的专家了。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莫洋感慨地说:“之前学到的知识都仅限于书本,感觉自己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参加社团后开始搞科研,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感觉进步很大,我觉得这一切与罗教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在罗教授看来,大学里一定要把教书、科研、创新结合起来,三位一体,合理地把课本教学和实践创新结合起来,因为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无穷的知识,这样才能探索出一个符合学生发展、能力培养及创新能力提升的模式。事实上,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也是罗教授的兴趣所在,他非常愿意把知识、精力、能力贡献在科研、教书育人。罗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学生取得的成绩是教师重要性最大的体现,也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在平时科研工作中,罗老师秉持着一个京工人踏实严谨的作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但是在生活的细节中,他却对学生有着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疼爱。学生李晓云谈到罗老师时说,整个项目组就像一个大家庭,罗老师就扮演着父亲的角色,做项目时很严厉,平时却很和蔼。
  

苦乐同行 促进学生在历练中成长

  

  特种机器人创新团队的成长和一群朝气蓬勃、刻苦钻研的北理学子密不可分,而事实上,他们科研的环境之艰苦,科研条件之艰难,令人难以想象。

  在罗教授的带领下,笔者来到社团位于三号教学楼地下人防内的实验室。眼前的场景令人难以想象一系列高科技特种机器人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制作出来的。这间阴冷又潮湿的小屋终日不见阳光,散发着霉味,电脑、车床以及各种工具凌乱地摆放着——而这就是团队每日的工作环境,他们在这里冬战三九、夏战九伏。
   
  谈到资金投入,很多人都以为这只机器人造价有几十万元,实际上教育部和学校各提供一万元资金支持,所以经费有限,为了节约成本,学生们都自己亲手制作其中的零部件,事实上,我们看到的那顶极有创意的头盔和滑板就是同学们自己去市场上寻找材料做出来的。据莫洋同学回忆,那时他还在上大二,对节肢机器人的内部结构、控制方式也不了解,所以组长交给他们的是外形设计。他与另两位同学在市场上到处逛寻找灵感,最后在天作小商品市场看到了头盔,感觉就像长了一个头,更有灵性了。刚开始,机器人身上的板子一开始也不是滑板,是他们自己找了一块板子,在上面画的形状用刀子割的。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可以把机器人的八条腿有机连起来,把时尚与科技加在一起,证明科技也可以时尚,科技也可以流行,同时也有效地节省了经费。

  2011年,梁冠豪以专业排名第一身份保送到机电学院2011级机械工程专业读研。梁冠豪的身上有种不服输的精神,在他看来,做事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棒。自从加入特种机器人创新团队后,小梁面临了各种身心上的挑战,在他看来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更磨练了他的意志和决心。在做项目过程中,梁冠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要参加比赛时,连续三天赶工,平时有问题感觉不出来,临近比赛时问题暴露的特别多,要没日没夜地调试程序。而事实上,对于每一个特种机器人创新团队的学生来说,像这样痛苦的经历数不胜数,但是也就是在这样的锻炼中,他们才敢于担当重任,不断迎接挑战,不断超越自我,不断为国家机器人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幸福,是付出后的喜悦

   

  付出的是艰辛,收获的是喜悦,2008年开始,特种机器人创新团队开始在国家各项大赛中斩获佳绩。
   
  2008年10月,由罗庆生教授、韩宝玲教授指导“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新型反恐防暴机器人” 于长沙中南大学举行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中荣获“我最喜爱的10件作品”称号,且排名第一。
   
  2009年5月,指导项目“新型反恐防暴机器人”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科技周开幕式”,该项目受到国务委员刘延东、科技部长万钢等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
   
  2009年10月,“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特种搜救机器人”于江苏南京东南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中再次荣获“我最喜爱的10件作品”称号。

  2009年11月,指导项目“反恐机器人”参加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为永利官网名列该次赛事全国第七名作出了极大贡献。
  
  2010年5月,指导项目“特种搜救机器人”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科技成果展示会”,该项目受到国务委员刘延东、科技部长万钢等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国内主要媒体都做了重点报道。
   
  2010年9月,罗庆生教授率领永利官网两个作品组和两个论文组参加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两个作品均获得“我最喜爱的10件作品”称号,其中“新型轮腿式机器人”在“我最喜爱的10件作品”排名第五。
   
  2010年10月,永利官网四件作品参加在江苏南京东南大学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四件作品均获得一等奖,总成绩名列全国第一;其中罗庆生教授指导的“边缘救援平台”获一等奖,并得到与会专家、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两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新型节肢机器人”和“工业焊接机器臂”在2011年5月学校举办的第八届“世纪杯”科技作品竞赛中均获得一等奖称号。
   
  除了团队,学生本人也在科研过程中获得了提升。魏天骐是第一代“千足虫宠物机器人”项目组第一任组长。他在参与了千足虫研发后,在控制方面提出了一套新的控制方法,写的一篇相关论文发表在很有权威性的《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学报》上,同时被EI和SCI收录,这是硕士和博士也不一定能写出的论文,魏天骐正是在日常的科研实践中才完成了这些艰巨的科研任务。
   
  节肢机器人从确立目标到实现完成,仅10个月,研制时间之短,研究水平之高,是罕见的。然而,罗庆生教授的机器人之路却整整走了10年,这十年里,他从青丝到白发,从成熟到睿智,他在北理的校园里播洒了辛劳的汗水,也收获了甘甜的果实。谈及事业上的收获时,罗老师谦虚地说,之所以能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和功能上的创新,主要在于无论是教师还是参研的学生,都有一颗迎难而上的心,以及那种不登高峰死不休的精神。罗教授真心希望每一个北理的学子都能秉承延安精神,发挥求索精神,坚持精益求精,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