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神六”飞天 也有咱鹰城人的功劳
发布日期:2005-10-24 编辑:系统管理员 审核: 阅读次数:
2005-10-24
“神六”飞天,举世瞩目。亿万观众通过媒体直播目睹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圆满着陆的壮观场景,费俊龙和聂海胜继杨利伟之后成为航天英雄,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航天英雄的身后,有着无数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尤其是那些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呕心沥血的科研人员。在这些幕后英雄中,不乏我们平顶山人,孙宝升就是其中之一。
孙宝升档案
孙宝升,现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副总设计师。1963年出生,从小随父母从开封迁至平顶山市区生活。小学曾在体育路小学、建设街小学就读;中学在原市十一中(市工业学校前身)就读,高中就读于市八中。1980年考入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198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河南江河机械厂(现江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任技术员,3年后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研究生。1990年研究生毕业后,孙宝升一直在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从事航天测控总体研究工作,参加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对地观测科学实验卫星工程等多项国家大型航天的研制任务,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很少回家妻女已经习惯
采访孙宝升有点难,因为他太忙了。“神六”发射的前一天,记者就通过他的家人想方设法与他联系,但一直联系不上,因为他一直坚守在北京航天城测控通信系统的前沿阵地上。10月19日上午8点多钟,“神六”完美回归两天之后,孙宝升才挤出一点时间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接受家乡报社记者的电话采访。他的声音带着家乡话的味道,听起来温和而亲切。他告诉记者,9点钟他还有个会要开,“神六”成功发射之后,现在各部门正忙着总结经验,准备迎接新的战役———“神舟七号”飞船的研制开发。
大学时,孙宝升学的是无线电专业,读研究生时,他学的是航天测控专业。因此,一步步接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对他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时,他就开始参与测控通信方面的研究。2003年“神五”发射时,他已开始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副总设计师了。
他说,载人航天是航天工程中最尖端的,它的技术含量非常高,难度、风险也非常大,它涵盖了电子、材料、火箭、通信、生物、生理等许多学科的高精尖技术,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最复杂最艰难的,最终的发射只是一个实施任务的过程。
孙宝升说,由于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此次“神六”从发射到回归非常顺利,各个系统的运行都很正常,没有出现故障,使得事先制订的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的预案都没有派上用场。“像美俄这样的超级航天大国都曾出现过飞船发射失败的情况,一旦失败全盘皆输,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所有参战人员的心都揪得很紧,生怕发生意料之外的事。”
从10月12日到17日,孙宝升和所有参战人员一样,一直呆在北京航天城的指挥控制中心里,密切监控着飞船的一切动向,每天的睡觉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直到飞船安全着陆,指挥控制中心的紧张气氛才猛然缓解,参战人员热烈欢呼起来,握手、拥抱,享受成功带来的巨大喜悦。孙宝升这才想起给母亲、妻子、女儿打个电话,报告胜利的消息。“因为发射‘神六’,你这么多天不回家,妻子、女儿该想你了吧?”记者问他。他回答:“我平常也很少回家,她们已经习惯了。”
孙宝升说,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凝聚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心血,参战人员众多,据他了解其中不乏咱们平顶山人,他只是其中的一员而已。
天地通话像打国际长途
据了解,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的设计是由孙宝升负责完成的,在我国载人航天的飞行任务中,他高效协调解决了任务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由于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所作出的贡献,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了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此外,孙宝升通过综合分析论证,完成了我国新一代航天测控网—S频段航天测控网的总体方案设计,1999年该测控网全部建成后,圆满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历次飞行试验的测控通信任务和许多卫星的测控任务。
据孙宝升介绍,整个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七个系统,他所在的测控通信系统是其中的一个系统。在神舟飞船测控任务中,除了已为人们熟知的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外,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指挥中心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也分别担当了神舟飞船的测控任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设有一个中心,作为飞船上升段的发射指挥中心,主要负责上升段有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决策和指挥。”孙宝升说,“第二个中心就是大家熟悉的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它扮演着整个飞行试验任务的‘神经中枢’的角色,担负着飞船从入轨到返回的数据处理、分析决策和指挥任务。第三个中心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这可能是一般人不太了解的。这个中心具有两个重要作用,第一是作为载人航天工程飞船轨道计算的备份中心,对飞船的部分关键测控数据,与北京中心共同计算,对比分析,以此提高测控任务的可靠性。第二是载人航天测控网的网络管理中心,担负着网内测控站的远程监视、控制和调度任务,要确保测控站设备工作正常,保证测控中心能够采用透明传输工作方式对飞船进行实时有效的测控。”
飞船远在太空,与地面如何保持联系?孙宝升介绍说,我国自主研制并建立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航天测控网,通过地面测控站和大洋上的4艘远洋测量船,保证地面指挥员及时与航天员取得联络。自动化航天测控网的通信能力完全能够满足数字电视图像和话音传输的要求,使地面可以通过电视画面了解航天员在天上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情绪变化,并向航天员和飞船下达各项指令,“就像通过通信卫星打国际长途一样方便。”
母亲眼中他老实肯钻研
最近一段时间,家住公园北街6号院的李凤兰大妈心情特别激动,儿子在北京航天城忙“神六”飞天的大事,她在家也没闲着,每天通过电视关注着“神六”飞天的所有信息,心里实在急得慌,想给儿子打电话,可她知道打不通,这样重要的时候,儿子是不会带手机的。虽然李大妈没上过学,不识字,可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
直到“神六”着陆,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安全出舱,李大妈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下来。“看到‘神六’发射成功,我们全家都很激动。这里面也有儿子的一份功劳,儿子能为国家作点贡献,我心里可高兴了。”李大妈一脸自豪。
说起儿子孙宝升,李大妈说:“俺孩儿的优点就是老实,肯钻研。他爸活着时就常教育他:干老实事,说老实话。他就是照着这话做的。”
孙宝升5岁半上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李大妈说,宝升从小就懂事,在学校作业做不完,爷爷背他他都不回家。上高中时,爷爷有病,爸爸给他的零花钱他舍不得花,都给爷爷买了好吃的。有时,爸爸给他一毛钱让他在学校买冰糕吃,可他放学了,一毛钱买三根冰棍,回来分给姐姐、妹妹一块儿吃。
李大妈说,儿子、媳妇都很孝顺,孙女快16岁了。这几年,儿子总是“十一”把她接到北京,“五一”再送回来。“今年‘十一’儿子回不来,说是忙完‘神六’的事儿就回来接我。”
跟儿子一块儿生活,李大妈深切体会到儿子的辛苦。“他一年到头没有礼拜天,他的心都在飞船上,每天忙到晚上7点回来,边吃饭边看新闻,接着就又走了,到半夜才回来,常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就是不停地写呀画呀搞设计。我看着心疼,怕他累着,劝他休息,他总是说,妈,我不累,我抓这一摊儿不干好会中?”说这话时,李大妈一副心疼不已的表情,可想到儿子“老老实实工作,能给国家出点力”,她又感到无限欣慰。
来源:平顶山日报 作者:记者 王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