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国主义精神从1放大到N
发布日期: 2019-11-15 供稿:中国青年报
编辑:吴楠 审核:王征 阅读次数:原文标题:让爱国主义精神从1放大到N
原文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19-11/14/nw.D110000zgqnb_20191114_6-01.htm
11月9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三学生丁超男在微信朋友圈以文字加“九宫格”的形式发布了几十张图片,为自己的云南宣讲之旅画上了句号。
丁超男不仅以广场合唱团分指挥的身份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而且成为宣讲团的一员,与北京语言大学师生一起到云南进行宣讲。
据了解,10月24日,教育部党组会同北京市在清华大学召开首都教育系统服务保障国庆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暨首场宣讲报告会,通令嘉奖参与服务保障工作的全体师生,并部署动员了首都高校师生奔赴全国各高校开展宣讲工作。10月30日起,来自52所高校的近400名师生组成30个宣讲团,奔赴全国100余所高校进行宣讲展示。按照一个宣讲团对接一个省份和地区的工作安排,各宣讲团在每个省(区、市)分成2至3个小组,集中开展一次宣讲,深入本地高校组织2至3场交流研讨,全面覆盖本地各级各类学校师生代表。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宣讲团的首场报告会上指出,通过参加国庆活动,首都高校师生共同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大课,“要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通过宣讲分享活动,“实现从1到N的放大效应”。
很多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师生都有一句口头禅:“有一种自豪,叫我是国庆群众游行方阵中的一员。”
清华大学博士生韩旭是群众游行“伟大复兴”方阵的一员。
在深圳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宣讲时,韩旭说,群众游行结束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高清的方阵照片放大再放大,试图在茫茫人海里找到自己。然而,他找到的自己“露花不露脸,全是像素点”。但就是这样一张几乎辨认不清的面孔带给韩旭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方阵里的3514名清华师生,在电视上、图片中都只是一团团花球。但正是这一团团花球,在这个特殊的暑假里,汇成了我们宏大的第18方阵。”
其实,在宣讲的过程中,首都师生首先完成的是对自己的教育。
在国庆活动中,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教师黄天羽的主要任务是带领6名研究生,为国庆联欢主题表演“流光溢彩”的演员规划跑动路线、实现光屏内容的呈现。“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是本次国庆保障工作的总要求。对黄天羽来说,“精精益求精”就是用数学模型,规划好每一个表演画面中3290名演员的站位;通过计算机编程,求解3290名演员在表演中的运动路线,把张艺谋导演的创意准确地呈现出来。
最终,黄天羽和学生为每名演员计算出一本“密码手册”,里面记录了每位演员在32分钟、3129个节拍下的所有运行轨迹和表演动作,每本数据都不同且相互关联。
“当我们意识到,每一个微小的错误都会乘以3290倍时,就是连熬多少个通宵都不觉得困。我们必须保证万无一失!”黄天羽说。
10月1日,在集结出发前6小时,黄天羽见到了演员们交回的密码手册,3290本15公分厚的手册像小山一样,总重3.7吨。正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手册,让黄天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她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有幸参与国庆任务,不仅是一场身心的砥砺,更让我对作为一名北理工人如何传承红色基因、立德树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此动人的故事、鲜活的讲述,必然会感染更多人。
北京市这样总结本次宣讲活动:这次全国范围内的宣讲活动,从一方与另一方的倾诉倾听变为双方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交流互动,爱国热情被空前激发,为国奋斗的力量被有效凝聚,个人的思想与国家的意志空前地一致。各宣讲团以相同赫兹的爱国频率让全国高校师生同频共振,联结起最大同心圆,奏响时代最强音,实现了爱国情感从1到N的放大效应。
确实,很多大学生被感动着、被震撼着。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藏族学生泽郎初,在国庆广场联欢表演的最中心区域,承担第一篇章《好儿好女好家园》的领舞。“那一晚,我们在天安门前激情地舞蹈歌唱,之前所有的辛苦在那一刻都化为乌有;那一晚,我真切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那是值得铭记一生的最宝贵时刻。”泽郎初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500余名学生听了由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12名优秀青年师生代表组成的宣讲团宣讲后纷纷表示,要以宣讲团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这次宣讲活动除了有宣讲者精彩的故事讲述外,各地高校还组织了交流研讨会、参与党团日活动等交流分享,扩大了宣讲活动的辐射面和受益面。比如,四川省通过小花絮、短视频、故事会等形式实现了场景再现,让更多人分享收获。贵州省利用网络手段最大范围覆盖高校师生,直播观看量达到50万余次。浙江大学把宣讲团分享的故事转化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一步研讨互动,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华中师范大学则在举行集中宣讲报告会时,同步组织“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