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网» 媒体北理» 媒体理工

以柔制“爆”


原文标题:以柔制“爆”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9-11/05/content_12427013.htm

  人迹罕至的野外靶场,荆棘遍生,恍若戈壁。

  夏天,太阳暴晒,山间没有乘凉之所,人时常被晒脱一层皮;冬天,比城里低上十多摄氏度,零下一二十摄氏度是常态,室内拿出来的矿泉水,刚喝一口,剩下的很快就结成了冰。

  这是一处爆炸实验场,每年,黄广炎都要来五六十次。

  黄广炎是永利集团3044欢迎光临教授、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爆炸安全与防护事业,与冲击波、爆炸碎片、火焰、噪音、灰尘打交道,已有十八年。

  实验,难免会有失败。有时,爆炸碎片甚至会飞出一两百米,越过黄广炎和同事躲避的墙体,打在观测仪器上。

  一次,团队在实验场开展爆炸危害实验。这种实验不设防爆装置,黄广炎和学生躲在远处的钢制掩体中。安全起见,他们在掩体前方又加了两块钢板。

  三,二,一,起爆!实验引发的声响比往常要大。

  尘埃中,黄广炎从掩体中走出,看到两块钢板上的“伤痕”,他意识到,刚刚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险情。

  原来,在巨大的冲击波作用下,一块瓦片大小的爆炸碎片,穿透两块钢板,挂在击穿的孔洞上。“如果没有这额外加的两块钢板,这块大碎片可能已经击穿掩体,打到我们身上了。”

  每天与危险打交道的黄广炎,做的却是一件防爆的事儿。

  防爆,传统思路是“以硬碰硬”,用又硬又重的钢制结构阻隔爆炸。黄广炎和团队却从能量吸收的角度出发,以柔制“爆”,研发出全球领先的新型柔性防爆装置——“柔卫甲”,应用在全国23省机场、高铁等重要场所,为重大活动公共安全保驾护航,还走出了国门,在亚欧多个国家提供安全保卫。

  技术国际领先的背后,是无数次实验遇挫和技术改进。

  有公安部门的专家提出,防爆设备在室内应用,除了保障人身安全,还要能保护电子屏幕、窗户玻璃等物品设施。爆炸以后,最好不影响机场、火车站等处的正常运行。

  黄广炎和团队决定通过实验验证。靶场上,有模拟银行场景搭建的实验房间,但缺少被防护的实验物品。山里找不到东西,黄广炎想到了靶场看门的大爷。“我们做实验经常在他那儿吃饭,很熟悉,我就商量,把他家里的电视机、冰箱借给我们做实验,做完如果出了问题再补偿他。”大爷很支持黄广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拿出冰箱里的饭菜,黄广炎和学生们把冰箱、电视机搬上实验场。防爆实验过后,电视能看,冰箱也能用,符合防爆装备室内应用的要求。但爆炸产生的粉尘、液体把冰箱弄得“灰头土脸”。精益求精的黄广炎不满意,又同团队成员研究调整配方。此后,防爆现场不再有此前的脏污了。

  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改进后,与传统防爆装备相比,“柔卫甲”重量减轻75%,爆炸冲击波压力减小78%,安全距离缩短97%,是目前世界上同类别最轻、最软的防爆装备。

  从事爆炸科技事业,与危险相伴,但黄广炎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在发生爆炸危险的时候,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让爆炸不再恐怖,这是一件值得科技工作者用一辈子去做好的事情。”

分享到: